浓浓的烟火气弥漫在明湖之畔,沉浸式的消费体验,非遗文化魅力加持,市场消费潜力得以释放,“夜经济”焕发新的活力……
通过颁发崇学奖的形式,鼓励学生通过读书把握未来主动权,走向成功,在这件事上,桐乡已经坚持了30年,并已成为全市上下的一致行动。
洲泉镇的石山头村是我市最早推出奖学金的行政村,它有个坚持了30年的习惯:为本村考上重点高中和大学的学子发红包。
今年,石山头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李纯洁算了下,符合条件的有13户人家,发出去红包总计20800元。
“村里真好,还记挂我们小孩念书。”至今,该村已经为286名优秀学子颁发奖学金超30万元。
石山头村,也成了远近闻名的“学霸村”。
人才蔚起,城市方兴。纵观历史长河,凡是善于推陈出新的城市,必是崇学重教之地。
GDP千亿的桐乡,一直以来就有“崇学重教”的风雅基因。
“去年村里出了2个博士,今年又有3个研究生,大家都感到特别自豪。”河山镇庙头村村民的一句话,彰显出一个村庄的“崇学态度”。
还有崇福镇民利村连续17年向村内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,梧桐街道城东村启用“共富基金”发放奖学金,屠甸镇累积发出超100万元“崇学奖”奖金……
30年前播下的小火苗,以燎原之势在桐乡蔓延开来。
2009年,桐乡市文明办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村级“崇学奖”。至此,“崇学系”奖项不再是某个令人艳羡的“别人家专属”。
“村村都有奖学金”,演变为令人津津乐道的“桐乡现象”。
“崇学重教”在桐乡大地的辐射范围,远不止行政村。
桐昆、巨石、新凤鸣、巨匠、恒基……桐乡企业也纷纷自主加入到这场行动中,或和结对村“联姻”,或成立“共富基金”,为城市积蓄起新的发展力量。
这个夏天,来自桐昆集团的12名员工子女收到了“青蓝奖学金”。在桐昆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蕾看来,设立奖学金的初衷不仅是关心关爱员工,更希望学子们今后可以回到家乡、为家乡发展做出贡献。
人才扬帆“回桐”,归来不忘桑梓。
“我们夏家人不是慈善家,不是土豪,也不是富翁,只是希望能传达一份我们始终惦念家乡、想为家乡做点事的意愿……”濮院夏克同老人累计捐赠200万元成立“夏氏教育基金”,用于补助困难学生、激励优秀教师。
曾是石山头村“崇学奖”受益者的嘉兴永发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小丽,向村委会捐赠了3万元的共富基金用于奖学助学。她说,这些年得到了父老乡亲的帮助和支持,希望把这种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。
8月初,位于桐乡市区的光明画廊艺术馆内“学霸”云集,这是创始人范光明坚持颁发励志奖学金的第13个年头。
而今,历经30年沉淀的“崇学奖”,正在实现接力传承。
来源:桐乡发布配资网站系统
李纯洁石山头村奖学金桐乡桐昆集团发布于:北京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Powered by 专业线上配资平台_专业股票配资平台_专业低息配资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